科举考试金榜题名,是古人的梦想之一,榜中英才辈出,藏龙卧虎,便是“龙虎榜”。“龙虎榜”并不多见,在中国文化史上,北宋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主持的科举考试,是一个典型的“龙虎榜”,这一榜汇集了古文大家与理学奠基人,可谓群星灿烂。
一千多年前,一位广东人来到南充为官,他明察秋毫、平反冤狱,为世代所景仰。人们建衙神祠以供奉,立戒谕碑以纪念,在戏台上一遍又一遍地演绎他的廉政故事。
他就是邵晔,一个被列入《宋史》的北宋贤吏。
今天,每一个阆中人过春节,总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西汉杰出的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翻阅史籍,关于落下闳,仅寥寥数字。史学家陈寿的《益部耆旧传》曰:“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人也。明晓天文地理,隐于落亭。武帝时,友人同县谯隆荐闳,待诏太史,更作《太初历》。拜侍中,辞不受。”
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谢家巷13号,有一座清末民初的四合院民房,这里是烈士陈德铭的故居,也是“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旧址”。
苏州古城的中心,有一座宋代园林沧浪亭。庭院幽幽,门前一泓碧水环绕,婆娑绿树与亭台红柱两相映照,优雅又活泼,自是韵味无穷。
一江清流,千年奔腾,润泽着南充这片古老而充满蓬勃生机的土地。2200多年来,源远流长的嘉陵江滋养出了“天下第一廉吏”马廷用等杰出先贤,孕育出了朱德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与时代的发展中,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独具南充地域特色文化的璀璨明珠。其间蕴含的廉洁文化成为了清廉南充的内在基因,引领着南充儿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光阴去我太匆匆,忽忽年临二十中。矢愿从今坚立志,要为世界主人翁。”这是袁玉冰同志在20岁生日时写下的《二十初度感怀》。8年后的1927年,由于叛徒出卖,时任江西省赣西特委书记的袁玉冰不幸被捕,牺牲于南昌下沙窝刑场,年仅28岁。
提到中国古代的文章大家,我们总会想起“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声名远播,与中国的选本文化密不可分,八大家文采斐然,人格亦备受推重,能够“载道”之文,必出自仁义之士。回顾这些文章大家的炼成之路,固然与其天赋、努力密不可分,但良好的家风家训也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到唐宋八大家的“书香门第”去看一看,感受、体悟他们的家风家训。
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共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兼总工会组织部部长……每一个头衔都是一副重担,每一项工作都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我党纪检监察工作的开拓者许白昊,不知疲倦地为工人阶级的利益和他心目中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着、奉献着,直至血染龙华,献出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夏明翰既是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一位“文艺青年”。他擅长以诗歌为武器,抒写爱憎,彰明信念,迸发敢爱敢恨的战斗力量,洋溢冲锋在前的壮志豪情,高唱信仰赞歌,谱写共产党人的赤胆忠心。
提到古代循吏干臣,清初于成龙(1617—1684)必有一席之地。他45岁入仕,从知县做起,意志坚定,笃行务实,政声卓著,三次被举“卓异”,终成一代封疆大吏。于成龙为官二十余载,深受当政者器重和百姓爱戴,在两江总督任上去世后,“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于成龙可以说是古代为官者的典范,而他能够有此成就与其秉持的为人处事之道密切相关。
1963年夏天,父母把我从山西忻州老家接回北京,到幼儿园的第一天,我学的第一首歌就是《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一群五六岁的小朋友,席地围坐在一棵大树底下,在凉爽的花荫凉里,爱甩长辫子的李阿姨,手指打着拍子,在一句一句地教我们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至今记忆犹新。